渣浆泵使用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及解决办法
在渣浆泵的日常运行中,除了流量不足、振动噪音等常见问题,还有一些易被忽视的故障,若长期放任,可能引发设备连锁损坏,增加维修成本。以下梳理三类用户常忽略的问题,并提供具体解决思路:
一、电机过热跳闸
不少用户遇到电机运行中突然过热、触发保护跳闸的情况,往往先怀疑电机本身故障,却忽略了与泵体的关联。主要原因有三点:一是泵内存在卡滞,浆液中的坚硬杂质卡在叶轮与泵壳之间,或轴承因缺油卡死,导致电机负载骤增,电流超过额定值;二是电机散热不良,电机风扇损坏、散热罩被粉尘覆盖,或设备安装在密闭高温环境中,热量无法及时散出;三是电源电压异常,电压过高或过低,导致电机绕组电流不稳,产生额外热量。
排查时先停机切断电源,手动转动泵轴,若感觉阻力大,需拆解泵体清理卡滞杂质或检修轴承;再检查电机散热部件,清理散热罩粉尘、更换损坏的风扇;最后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电压,确保电压在电机额定电压 ±5% 范围内,必要时加装稳压装置。
二、浆液输送中含气、起泡
部分用户发现输送的浆液中混入大量气泡,不仅影响输送效率,还可能导致泵内 “气蚀”,损伤过流部件。常见原因包括进水管路进气,进水管接口密封不严、管道存在裂缝,或吸水高度过高,导致空气被吸入;二是浆液中本身含气,若浆液在搅拌、储存过程中接触大量空气,或输送的是易挥发介质,气泡随浆液进入泵内;三是泵体排气不彻底,启动前未打开排气阀排净泵内空气,导致空气滞留泵腔。
解决时先检查进水管路,更换老化的密封垫片、修补管道裂缝,同时将吸水高度控制在设备规定范围内(通常不超过 3 米);若浆液本身含气,可在浆液池加装消泡装置,或调整搅拌速度减少空气混入;每次启动前,务必打开泵体排气阀,待排出的浆液无气泡后再关闭排气阀。
三、过流部件过早磨损
过流部件(如泵壳、叶轮、护套)是渣浆泵的核心部件,部分用户反馈其使用寿命远短于说明书标注,除了浆液颗粒磨损,还与操作维护不当有关。主要原因有:一是选型与工况不匹配,选择的过流部件材质不符合浆液特性(如输送高硬度颗粒时用了普通铸铁材质),或泵的流量扬程参数远超实际需求,导致流速过快加剧磨损;二是长期低负荷运行,泵的实际流量仅为额定流量的 50% 以下,浆液在泵内流速过慢,颗粒沉降在过流部件表面,形成 “研磨磨损”;三是未及时更换易损件,当护套、叶轮出现轻微磨损时未及时更换,导致磨损部位缝隙增大,浆液回流冲刷加剧损坏。
应对时需先核对设备选型,根据浆液颗粒硬度、浓度,更换对应材质的过流部件(如高铬合金材质适用于高硬度颗粒),并调整泵的运行参数,使实际流量保持在额定流量的 70%-100%;同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,每周检查过流部件磨损情况,当磨损量超过壁厚的 1/3 时,及时更换新件,避免故障扩大。